2023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暨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年会:投资分论坛
在投资分论坛上,投资方行业专家围绕着当前局势、应对策略、投资考量等方面做了深刻的报告,产业专家则纷纷介绍了前沿项目管线、创新产品布局,公司发展规划等。
AI作为当今世界的创新热点,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药渡集团董事长李靖博士在报告中指出,研发费用支出增加和投资回报减少导致制药公司正在转向AIDD的药物发现以降低研发成本,国际巨头纷纷布局AI制药领域。药渡的Cyber AIDD技术平台提供药物研发信息端到研发端的一体化外包定制服务,以解决传统药物研发的痛点: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同时弥补现有AI技术的短板。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推进,对制药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的技术升级提出了要求,环境友好型技术成为了未来技术的转型方向。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绪穆教授强调,从技术到原料药,从原料药到市场,从中国消费到中国制造。攻克绿色合成卡脖子关键技术-催化不对称氢化,可降低污染、降低成本,使原料药生产安全可控。北京大学张驰教授在促骨形成治疗骨质疏松分子化合物Z01的报告中,分享了靶向骨分子开关Osx的发现历程,在骨生物学领域开启了一扇全新的窗口。并利用现代AI技术和中药现代化研究,推动化合物的筛选。张驰教授还分享了该项目的临床前数据,并展望了未来的开发计划。在创新药研发方面,上海科州制药创始人田红旗博士分享了在研管线HL-085及其他三款新药的研发进展和开发计划,并展示了HL-085在NRASm 恶性黑色素瘤、 BRAFm 肺癌、 BRAFm 肠癌等多个领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数据。华先医药叶伟平博士在报告中指出,连续流合成是目前连续制造的空白,华先医药提出的动态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器概念,致力于打造标准化连续流制造平台,使生产过程安全高效、灵活可变、降低成本。
接下来,艾欣达伟医药董事长段建新博士介绍了广谱肿瘤靶向小分子偶联药物平台—— “AKR1C3酶技术平台+乏氧HAP技术平台”,及利用该平台开发的候选药物在HCC、T-ALL临床II期的推进情况、突破性KRAS药物在胰腺癌、肝内胆管癌的开发进展。希格生科创始人张海生博士发表了关于类器官在创新靶向药开发中的应用。结合3D类器官疾病模型、AI人工智能药化设计优化,最大程度桥接临床前模型与临床病人。随后,张海生博士介绍了运用3D类器官开发的弥漫性胃癌全兴靶标FAK以及肝癌新靶点Hippo通路,为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在创新药研发形势下,传统药企也寻求创新转型。康臣药业集团副总裁李政海指出,康臣药业作为中国肾病现代中成药医用成像对比剂市场的开拓者,正通过自主研发、对外合作、引进新品、并购投资等方式,扩充产品管线,拥抱创新。深圳前海利元投资合伙企业合伙人邹昊含分享了生物医药市场准入和商业化案例。在报告中,他分析了国内金融资源流向-五个”新”,其中”新生物医药”赫然在列。他提到,解决商业化难题、突破卡脖子的科技创新、新的投资模式、政策和经济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对生物医药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生物医药”,在于产业全链路的创新,例如新靶点或作用机制、全新的靶点发现方法或分子设计方法、新型的合成工艺、创新的生产技术、创造性的商业模式等。
“创新药出海”是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药企寻求新突破的新思路。科兴生物副总经理邵珂博士和海普瑞首席商务官、集团企业战略高级副总裁韩涛均指出,创新药出海乃大势所趋。两位专家分别在会上分析了出海市场选择、出海模式选择,并深度分享了出海案例,为业界同仁提供参考。
最后,在以”新科技、新常态、新投资策略”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上,多位行业专家就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逻辑和新赛道的选择发表了深刻见解。卢院士指出放开研发政策是深圳医药领域破局的关键一环;华仟控股投资基金合伙人杨鲲指出加强高校、研究院所等早期项目研究项目资源整合平台的生态建设,并联动珠三角区域,便于投资人寻找到合适的项目;复健资本成长基金投资执行总经理陈宏提出关注几个重点赛道的补足,如健康与消费的结合、出海、CDMO/CRO等;深圳仙瞳资本合伙人刘牧龙建议抓住特殊时机,逆势加大布局,善用市场化手段;科兴生物副总经理邵珂博士提出,坪山应该发挥深圳自身的特色,调动深圳自身的资源,对深圳本地企业持续投入。